目前分類:沙丘專欄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沙丘,宇宙中最荒漠的星球,上演永恆的人性衝突!

究竟是為了爭奪什麼珍貴的產物讓星際各權勢家族間不惜為此無所不用其極?
誰是千年策畫下誕生的救世主?
贏得一場橫掃全宇宙聖戰的他,卻因此捲入更為黑暗的危機風暴之中?

科幻雙獎得主顛峰名作《沙丘魔堡》續集-《沙丘救世主》將再掀波瀾!

想知道更多沙丘星內幕嗎?快來參加「沙丘大解謎」活動,答對以下問題,就有機會獲得沙丘魔堡續集《沙丘救世主》新書一本喔!(7/11隆重上市)

參加方式:

請務必以「悄悄話」的方式回覆此篇文章告訴我們你(妳)的答案!並告知我們你(妳)的真實姓名、聯絡電話、郵寄地址和email,方便我們通知中獎以及郵寄作業喔!*共有十個名額,得獎者將於7/10公佈於活動blog。

沙丘謎題:

1、沙丘星是宇宙中最貧瘠的星球,唯一的產物是珍貴的

 (a)芭樂 (b)地瓜 (c)香料

2、沙丘星的原住民弗瑞曼人,最特別的習俗是?

 (a)牛肉麵節 (b)吃薯條不沾蕃茄醬 (c)穿著蒸餾服回收水分

3、保羅從香料迷霧中預見了什麼?

 (a)基測自然科題目 (b)布希推動環保政策 (c)代表亞崔迪家族的月亮墜落

4. 為什麼保羅的妻子也參予推翻保羅的陰謀?
 (a)閒著沒事 (b)為了對抗外星青蛙 (c)因為她身屬秘密組織
 

dune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沙丘救世主》導讀

文/伍軒宏  (政治大學英文系講師、作家

在沙丘系列的第二部,我們看到宇宙級的革命後憂鬱。多年前,第一次看大衛林區版《沙丘魔堡》電影,還有赫伯特原著小說第一部後,過癮之餘,也相當不安。亞崔迪家族毀滅與復興的故事,無論是小說或電影,都風格厚重詭異,絕對精彩,但也帶著強烈的男性中心傾向。小說出版於反體制、性別關係重整的六十年代,書中的性別政治卻顯得傳統。男性彌賽亞英雄人物的強勢形象,除了使讀者覺得魅力無窮外,也引發質疑。如同最近《300壯士》一片引起的討論,我們要問,應該如何面對美學上耀眼但文化價值上可疑的文藝作品呢?有趣的是,沙丘系列作者赫伯特似乎也在反思類似的問題。系列的第二部《沙丘救世主》可以說是對彌賽亞情意結的批判,或轉化和深化?

經過一番驚天動地的叛亂後,舊皇朝被推翻,亞崔迪復仇成功,被壓迫民族興起,權力重新分配,宇宙局勢改觀,沙丘也開始綠化。「聖戰」革命帶來慘烈死傷,但得到勝利與和平後,「沙丘救世主」保羅卻不知何去何從。面對自己創建的體制逐漸僵化,保羅越來越覺得疏離、被困。救世主開始質疑救世主的價值。從反抗軍領袖變成皇帝之後,他已經快要被「造」成神,朝聖者前來沙丘星球,絡繹不絕。以他為名的教會致力於奪權,本土沙漠原住民弗瑞曼人則質疑保羅所帶來的改變。另一方面,他獨佔珍貴的「香料」生產,導致被擊退的舊勢力,包括宇航公會、比吉斯特姊妹會、精於工技的特雷亞拉克斯星球等等,聯合起來密謀顛覆刺殺。而保羅的法定妻子,前朝公主伊如蘭,則立場曖昧,意圖不明。被稱為「穆哈迪」的救世主保羅身陷重重危機之中。

「聖戰」的狂喜之後,遺留下深層的憂鬱。保羅能夠走出難關嗎?《沙丘救世主》是系列中最薄的一本,也是情節最集中的,展現深入的人物刻畫。除了外面的奪權和陰謀之外,保羅還要處理「血」或「血緣」的問題。法力強大的妹妹阿麗亞愈來愈失控,要如何面對?他必須在愛情與生殖之間做出選擇嗎?愛妾加妮如果生育,要付出什麼代價?他的子嗣可能會帶來什麼?在錯綜複雜的關係之中,赫伯特巧妙運用幾個「鬼魅人物」貫穿情節,有效提供架構,也讓沙丘系列有更多可以思考之處。

鄧肯‧艾德荷是亞崔迪家族倚重的軍事人才,是朋友也是兄弟,在沙丘系列第一部中為救保羅而死,卻在第二部中被保羅的敵人修補恢復身體,送回來當作無法拒絕的「禮物」,實為密探與刺客。死而復生的艾德荷是違反自然的「死靈」,具有原來的肢體樣貌,但不確定是否保留前身的記憶和感情。艾德荷過去的殘跡是否會被喚醒?他是來自過去的鬼,考驗保羅更新過去的能力。相反的,精於工技的特雷亞拉克斯星球派遣的「變臉者」,是另一種鬼,臉部、身體、聲音、性別都可以任意模仿和變化,但一心一意執行暗殺任務。身份不明,形體不定,「變臉者」像影子一樣,潛伏在沙丘帝國的權力中心,準備適時出手。

受困於自己帝國的保羅,如何面對「死靈」和「變臉者」的威脅,如何褪去一切,離開一切,生死不明,在生死間,成為遊蕩在沙丘上的魅影,是第二部的主軸。在事件的震盪間,他失去很多,包括所愛的與擁有的,但不算失去一切。受香料的影響,他的孩子,「不等出生,它就將是一個有意識,能思考的獨立實體」,是「未來的孩子」,在身上承擔「他所有的男性祖先」。在科幻頻道拍攝的沙丘影集裡,沙丘之子被刻畫為催生自己的孩子,把小說裡提到的「胎兒知道時間緊迫」,做了具體的呈現,像是來自未來的鬼魂。最後,留下未來的種子後,塵土歸於塵土,已經遠離沙漠與沙蟲很久的保羅,終於回到沙丘,「和沙海合而為一」。

從神變成魅影?也許這是赫伯特「解構」救世主的企圖。救世主要放棄文明,走入沙漠,放棄救世主身份,才是真正的彌賽亞?沙漠是沙丘系列的中心象徵比喻,延續它在西方思想中的深意,是基進並化解一切的位置平面:沙漠中的耶穌只是最有名的例子。赫伯特的科幻史詩探索沙漠的各種意義,而在《沙丘救世主》裡,沙丘與救世主角色的古典結合(也是再度結合),讓我們看到救世主與庶民、體制、權力之間的糾結,還有未來性的議題。法國哲學家德希達說,如果人類對未來的期待可能少不了某種彌賽亞式的屬性,那麼如何去想像「沒有彌賽亞的彌賽亞結構」,也許才能維持未來的未來性。《沙丘救世主》不是解構練習,但它的敘事啟動思索,除了反省《沙丘魔堡》裡的價值,也邀請讀者進入《沙丘之子》與《沙丘神皇》中超出想像的未來。沙漠的未來,未來的沙漠。

dune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陳湘婷

法蘭克.赫伯特是美國知名的科幻小說家,一九二○出生於美國華盛頓州,從小就立志成為作家。他曾參加二次大戰,戰後從事過各種稀奇古怪的工作,但以編輯與記者工作居多,甚至他的第二任妻子也是在大學的寫作課上認識的,可明顯看出他對寫作的熱愛。赫伯特在五零年代開始創作並投稿至科幻雜誌,第一篇作品〈Looking for something? 〉一九五二年於「Startling Stories」刊出,而那時美國科幻的黃金年代已至尾聲,一度興盛的通俗科幻雜誌正逐漸衰微,該雜誌也於一九五五年停刊。同年赫伯特出版第一本小說《The Dragon in the Sea》,書名取自聖經新約〈啟示錄〉,主角是一名心理學家,在二十一世紀東西方爭奪石油的戰爭中,被派到潛艇上執行秘密任務,兩個典型赫伯特探討的主題:宗教與心理,在此都出現了。

沙丘原本並非赫伯特預期的小說題材。他接到一份撰寫雜誌文章的工作,報導美國農業部的一項計畫,要解決奧勒岡州海岸的沙丘問題,如何才能固定住沙丘使其不再移動等等。文章最後沒寫成,卻引起了赫伯特的興趣,他花了六年時間收集大量資料,深入研究構思,終於構成一個龐大世界觀。沙丘世界初次登場於科幻雜誌「類比」(Analog)上,以兩篇短篇的形式出現。後來赫伯特以此為基礎,重新改寫擴張成長篇,出版過程卻不甚順利,被退稿二十次後才於一九六五年出版,沒想到一出版就大受歡迎,這個長篇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沙丘魔堡》。

在《沙丘魔堡》出版的時候,美國的科幻環境經過多年耕耘培養,已經相當成熟了,不但有一批從小看科幻雜誌長大的忠實讀者,同時也養出許多職業科幻作家,整體無論在文學性或是故事設計與深度上,都進入另一個層次。《沙丘魔堡》正是其中傑出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整個沙丘世界的設定,它建立了一個讀者完全不熟悉的異世界,書中非常詳實地描寫這個世界特異的環境、政治、宗教、習俗,這些不只是背景,也深深滲入角色的思想行為之中,影響故事的發展;而赫伯特敘述故事的全知角度,彷彿在紀錄歷史,更增添了全書的真實感。這樣完整的世界設定,難怪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相仿作品便是《魔戒》了。

而在深厚的異文化設定之外,《沙丘魔堡》又包含了許多復古的元素,如果說《星際大戰》是開著太空船的西部牛仔,那麼《沙丘魔堡》就是中世紀宮廷鬥爭的宇宙版,通俗小說中的動作打鬥、叛變、權謀、家族世仇等戲劇元素,書中幾乎一樣不少,為故事添加了強大的張力。赫伯特自己也把這個救世主的故事視為一場「大戲」,裡面有煽動家、狂信者、各種各樣的角色一起登台演出。這來源於赫伯特的一個理論,他認為超級英雄其實是人類的災難,無論這個超級英雄再怎麼完美,他的周圍會形成一種權力結構,而這權力結構最後必定被不完美的凡人掌控,最後導致災難,類似的事情在人類歷史上週而復始地發生。所以當赫伯特撰寫沙丘報導時,他意識到生態學很可能是下一面煽動家揮舞的正義大旗,也可以是英雄展開聖戰的舞台。《沙丘魔堡》也是第一個以生態學作為主要元素的科幻小說,現在地球暖化與資源耗盡的問題逐漸成為顯學,赫伯特在四十年前的科學樂觀年代竟能提出這一點,觀察確實非常敏銳。

《沙丘魔堡》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作為一部科幻小說,裡面卻有很多一般認為很不科學的東西,包含宗教、預言、「東方神秘思想」等等。這些點在改編的電影與影集中可能不甚清楚,但是赫伯特在小說中的態度其實非常明顯,他根本就把這些東西當作人為產物看待。宗教是為政治目服務而特地散播的思想,「救世主」是經過精密計算的基因組合產生,咒語是催眠的秘密口令,香料的預言能力是服用後的化學反應,思想者「門塔特」本身沒有特殊能力,只是經過長期訓練以排除感情模擬電腦思維。可以說整本書裡根本沒有超自然的「神秘」,只有許多被掩飾的「未知」。另一方面由於未來的各種可能已然可見,書中角色常常是在努力對抗「命運」,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理性的思想和行為,相形之下顯得無助且無力。沙丘的世界非常現實冷酷,各種勢力就像動物在原始叢林中,使盡全力為了生存搏鬥,只是經過文化提昇後,手法更細緻,所及層面也更擴大。

赫伯特在《沙丘魔堡》之後的二十年間,又陸續出版五本續集,構成一個龐大完整的世界,前三本連續的故事圍繞著救世主「穆哈迪」保羅.亞崔迪,通常以三部曲合稱,而後三本的故事則跳至三千年後。由於豐富的故事元素、強烈的視覺特點以及其深受歡迎的事實,沙丘常有影視作品改編,最廣為人知也最不叫座的,就是一九八四年由名導大衛林區導演的同名電影,後來科幻頻道將三部曲改拍成兩部影集,電視播出時相當受到好評。《沙丘魔堡》也三度改為電腦遊戲,其中一九九二年由開發「終極動員令」系列(Command and Conquer,簡稱C&C)的Westwood Studios製作的「沙丘魔堡2」,成為公認的即時戰略遊戲鼻祖。

赫伯特在一九八六年去世,他的兒子布萊恩.赫伯特繼承遺志,以父親留下的大量資料為本,與專業科幻作家凱文.安德森聯手續寫沙丘故事。而沙丘迷的熱情始終不墜,《沙丘魔堡》首次出版四十餘年後的今天,依然有無數新舊讀者,一起沉浸在赫伯特的沙丘世界中。

(陳湘婷執筆)

 

沙丘作品列表(部份)

法蘭克.赫伯特著作

經典沙丘系列

沙丘魔堡(Dune, 1965

沙丘救世主(Dune Messiah, 1969

沙丘之子(Children of Dune, 1976

沙丘神皇(God Emperor of Dune, 1981

沙丘異教徒(Heretics of Dune, 1984

沙丘大會堂(Chapterhouse: Dune, 1985

布萊恩.赫伯特與凱文.安德森著作

沙丘前傳系列

亞崔迪家族(Dune: House Atreides, 1999

哈肯尼家族(Dune: House Harkonnen, 2000

柯瑞諾家族(Dune: House Corrino, 2001

沙丘傳奇系列

沙丘:巴特蘭聖戰

Dune: The Butlerian Jihad, 2002

沙丘:機器戰爭

Dune: The Machine Crusade, 2003

沙丘:柯瑞諾戰役

Dune: The Battle of Corrin, 2004

接續經典:沙丘第七集

沙丘獵人(Hunters of Dune, 2006

沙丘沙蟲(Sandworms of Dune, 2007

dune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伍軒宏(政大英文系講師、作家)
(以下文字部份取材自本人以前寫的短文〈奇幻宇宙的史詩〉,刊登於《自由時報》副刊,2005年7月7日):

法蘭克‧赫伯特的《沙丘魔堡》是科幻小說中最瑰麗奇炫的風格展示。要描述它,只能用最高級的比較形容詞才行!

沙丘的故事黑暗濃烈:10191年,星際帝國的統治階層,為爭奪不可或缺的「香料」,重新點燃家族世仇,引發連鎖反應:滅門陰謀、宮廷鬥爭、政治聯姻、刺客暗殺、親朋背叛、骨肉相殘等等。沙丘的人物也極特殊:救世主般的超級人種、操縱世家血脈的女巫會、變態的飛行男爵、死而復生的屍人、會縮小時空的變形航行公會領航員、出沒沙漠的巨大蚯蚓(沙蟲)等等,直逼想像極限。

比之於其他科幻宇宙,詭異的沙丘世界絕對有最炫的情節、超強的想像力、一流的創造力。

dune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